目前分類:北埔山茶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潔淨的山茶


    早期台灣客家人居住的地區,有許多舊地名一直被我們沿用到至今(二寮、大湖、樹崎棟、水祭歷、小份林、大坪、南坑等等)這些邊垂之地,不利於大面積的經濟開法、只能耕種次要的農作、種茶儼然成為客家聚落丘林地帶最佳的選項、新竹縣的北埔鄉素有(人文茶庄)的封號、昔日出口外銷的福爾摩沙烏龍茶,高級烏龍茶曾經揚名國際,1930年間庄內茶園高達一千四百多甲,種茶戶共有490多家,年產量45萬斤。茶的事業在北埔今非昔比,種茶兼製茶者剩不到二十家,北埔夏茶(澎風茶)年產量剩不到450台斤。


 


同學問我:北埔膨風茶的未來在哪裡?我回答:澎風茶沒有未來,只有當下。


   


剛到茶書院學茶,老師給我一門功課(把自己家鄉的膨風茶研究清楚),這門功課到2011正式進入第八年。


   


    七年前帶著茶販子的樣貌,頭一回走進姜禮杞接手父親經營的仁富茶行,迎面而來聽到的第一句話:你們這些茶攪和的,買茶不用來我這裡,去峨眉比較快,峨眉茶又多,又便宜。我狡猾的回應:我是來作訪談的,姜禮杞回我:訪問我不準確,我一年作沒三斤茶,有什麼好問的。這還是頭一回體會到,拿錢跟人家買茶人家不賣你,拿熱情邀請人家作訪談人家不賞臉。歷經半年周旋終有機會與禮杞師一同上茶山欣賞姜氏茶園,得知禮杞師的茶園有二處,老茶園在下大湖樟樹崎的相思樹林,老茶園是禮杞師曾祖父姜阿妹繼承給祖父姜石送,再繼承給父親姜添振,目前經由父親遺贈給禮杞師面積大約三分多,姜父生前除了耕作此茶園之外,種植數甲柑橘果園,長年獨自照顧果園,過度接觸化學肥藥終究健康難保。


   


    民國91年禮杞師將家父繼承下來的柑園果樹,全數砍除更新,改種台灣原生種的肖楠樹,並發願往後所種植的作物,不再使用化學肥藥,希望能夠給予長久受毒物侵蝕汙染的生態土地,有靜養修復的機能,


     民國92年初禮杞師又將新園仔的柿子果園,改種青心大冇茶樹,96年種植四年的新園仔夏茶首採,三分地總收成二斤半,97年種植第五年的新茶樹,因該算是成茶了,結果今年夏茶只收成五台斤。


    假日與新園仔同期間種茶樹的茶友,一同上山賞茶樹,茶友看了我們的茶樹後。以指導者的語氣教導我們:我們不是同時節種的茶嗎?我的茶樹已經茂密成行了,什麼你的茶樹還停留在盆栽的階段,茶友同時向我們炫耀今年他的夏茶收成已經有25斤的成果,下山前茶友不斷提醒我們:耕種不要太執著,不管任何作物只要水給的多,肥下的重,藥用的勤保證植物長得又快又好。禮杞師終於聽不下去回嗆茶友:你這個沒常識的人,種茶只為求數量不要求品質,即使告訴你,我種茶作茶強調的是成品的潔淨度,你也未必聽得懂。


 


 


 


當所有的茶農,還在為参加茶葉比賽的結果議論紛紛時,我們早已落實,種茶或製茶均以潔淨為指標。


   


    上門買茶的友人問我們:你們的茶是有機栽種的呢?還是生態管理的?這兩句主流的廣告語詞聽多了,感覺很油很不環保,非常俗氣並且過度商業化。索性回答:二者都不是,我們的茶園是天然耕作的,茶山除了採茶,除草之外盡量不上茶山,目的是要讓茶園能夠維持原有的自然生息。茶友追問:這樣的天然耕作會有產量嗎?禮杞師回答:天然耕作是一種對環境理想的選擇,跟產量沒有關係,選擇天然耕作前對茶園必須先要有無所求的概念,才有可能天然耕作下來,例如民國95年三分多的老茶園,被芒椿橡害蟲啃食後,我們請十個採茶人上山採夏茶,還不到中午就採完,當年夏茶收成只有二斤半。當然也有好收成的時候,今年民國100年老茶園加上新園仔總共六分多地,採收三次總共收成十九斤,細茶十二斤参加比賽得(頭五)獎,一斤售價60000元,茶還沒有領回就被訂光,粗茶七斤每斤32000元,比賽前夕早已賣完。


   


   茶友見我們今年大收成,特別找我們喝茶請益,他說今年夏茶生長太好,收成4230斤粗茶每斤賣3600元,12斤細茶一斤也只能賣到6000元,茶友向我們抱怨二天作42斤成茶,差一點被茶操死。茶友種茶作茶採用的是經濟耕作法,跟我們的天然耕作法大不相同,所以茶的收成多我們一倍以上,經濟的收入不及我們三分之一。雖然今年茶的收成是特例,確有值得茶友參考的價值。


   


    遵循天然耕作已經有九年時間的禮杞師認為,既然是天然耕作,利弊得失之間大自然自有彌補的定律,無須為當季的產量多寡起煩惱。


   


    紀錄茶家禮杞師已經六年了,除了影像文字記錄,收藏禮杞師的好茶之外,可以喝到許多不同季節特殊的態極(生態極致潔淨之茶),生活在北埔茶莊真的很幸福,然而面對這片熟悉的土地與人文,我並沒有用太多的情感在裡面,赫然發現習茶數年下來,對茶的虧欠感油然而生。


   


    如老師所說:種茶,製茶如果只是不噴農藥,不施肥料就算大功告成,就這樣看生態茶其實太膚淺了。


   


    我自己認為:不管是有機栽種,生態管理亦或是潔淨天然,只要使用過這塊土地的人,都必須要俱備一份,對大地奉獻回饋的心靈。


 


 


 


 

水井水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茶樹


假日隨禮杞師 上山看茶園


剛採完冬茶的茶樹 看起來有些疲憊


耕作面積三分半的茶園 冬茶收成13


13位專業採茶人 從清晨6


採到中午12點茶就採完了


 


分配好採茶人要求的午餐 美粥道廣東粥


發給工資1000元 上園仔樟樹崎茶園


今年度的收成將告一段落


採茶人向茶樹說 明年春茶再見


 


禮杞師 今天上茶山最主要的目的


觀察茶樹生長 決定交茶樹的時間


(截短茶樹枝葉 讓茶樹重新發芽)


 


        


樟樹崎茶園的歷史與年代 觀其茶樹的根部便知一二


茶樹的根莖 不但吃土深厚 細根分部的也很廣泛


尤其接近泥土的主幹將近15公分粗


 


再下找到了上回與商業周刊 一同來拍攝的這顆老茶樹


發現被螞蟻與蛀蟲危害嚴重


 


我問:禮杞師這要如何處置


禮杞師回我:這奈何昧?


不施肥 不用藥就會這樣 我們要接受


我想這株超過10公分的老茶樹 少說也有幾十年吧


於是自己找來泥土 盡量補給老茶樹養份


寄望老茶樹經過本人的營養加持 能夠茶體健康


延年益壽 民國100年長出新的春茶




我們轉往下園仔 大湖葉屋背後的新茶園


說是新茶園 茶齡也有10歲了


今年冬茶的年房 普遍不理想茶樹上的茶菁生沒幾株


反而茶仔 與茶花 長的特別旺盛


看來今年想要喝冬茶 數量必定要減少很多




禮杞師 開始徒手搬蘆葦雜草放置在茶樹下


做自然堆肥 這樣的天然耕做法已經很少見了


今天茶山顯得格外清幽 茶園沒有風沒有雨 也沒有太陽


在少許的薄霧中 我們難得對茶樹像今天這般無所求


當下走過的每一顆茶樹 我都能感應到它們的生息



 


 


 


 


 


 


 


 

水井水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北埔膨風茶(白毫烏龍)




福爾摩沙烏茶,台灣高級烏龍茶,白毫烏龍,


東方美人,香賓烏龍,五色茶


在北埔百年來我們都習慣統稱它為「膨風茶」,


由於高檔好「膨風茶」一直都存在著量少,


珍貴價錢高的問題。


因此尚好的「膨風茶」


一直都被買賣此茶的人士搶購著,


再將其轉成更高經濟商品出售,


故原產於北埔「本庄山茶即(膨風茶)」


產量雖少但是明堂確很大,


光是在名稱上,就可分辨出「膨風茶」,


早期外銷國際的統稱如:「福爾摩沙烏龍茶」,


或是本地商場上的別稱:「白毫烏龍茶」,


以及來自原產地的慣稱:「膨風茶或是番庄」。



 



   


「膨風茶」的體態,一心白毫二葉花朵狀,


是它與其它茶葉如-「高山烏龍,鐵觀音的球型茶體,


文山包種成茶的條狀,


就茶的種類上雖然都屬台灣茗茶,


然而以成茶茶面的外觀看來,


確有極大不同的地方。



              


為了釐清客家先名,


百年來研發製作出的稀世珍品好茶「膨風茶」,


不向外傳所傳是一種吹牛茶,


是專門用來欺騙外人昂貴的茶,


因此我們走訪茶山,記錄現階段北埔本地,


目前還堅持傳統耕作法,


耕種茶樹的種茶人:


「姜禮杞,楊煥章,劉慶鈞,吳煌炳,


彭世雄等北埔膨風茶葉產銷班的成員」。


 


以及世代在北埔當地開過茶工廠的製茶家族,


受訪者其中期包括:


「大林村義興茶工廠(彭紹銓)先生,


煙豐茶工場的(彭乾煙)先生,大湖劉家隆茶園的


(劉家龍)先生,」


以上的幾位受訪人,可說與北埔正規的


「膨風茶」製茶技術,


都曾經有過相當深厚的製茶經驗,


提及茶農們的專業素養「種茶,製茶,賣茶自有一套,彼此自承一格」。


當我們問起「膨風茶」歷史典故及由來時,


開茶過茶工廠受訪者前輩,


因為他們大概都出生於日本時代,


實際的年齡都以經超過七十歲以上,


北埔老一代的茶工廠,


都有一個特質以世襲傳承家業為主,


前輩們從童工起就必須在家裡幫忙製茶,


五六十年前就要跟著祖父及父親一起奔波忙碌,


照道理製茶因該到越後面的階段越輕鬆,


但是由於「膨風茶」的成茶的體態特殊,


包裝需要留神照顧,


過程中無型的產生了數多不便,


辛苦製成茶帶來的喜悅,


大人們常被「膨風茶」繁瑣的包裝折騰不已,


一邊忍氣吞深的包茶,嘴巴上還是唸出心中的無奈:


「膨茶茶!澎風澎風!當難包裝」。


居住在北埔的我們,從小就被


「膨風茶」的名稱圍繞著,


依稀的在大人的閒談茶語中,


又廳到這聲流傳百年的北埔「膨風茶」。


以上幾家製茶場,


都曾經為北埔的茶業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今天才有「新竹好茶」的光榮的好茶史記。



 


 


 


 


 


 

水井水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