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的山茶


    早期台灣客家人居住的地區,有許多舊地名一直被我們沿用到至今(二寮、大湖、樹崎棟、水祭歷、小份林、大坪、南坑等等)這些邊垂之地,不利於大面積的經濟開法、只能耕種次要的農作、種茶儼然成為客家聚落丘林地帶最佳的選項、新竹縣的北埔鄉素有(人文茶庄)的封號、昔日出口外銷的福爾摩沙烏龍茶,高級烏龍茶曾經揚名國際,1930年間庄內茶園高達一千四百多甲,種茶戶共有490多家,年產量45萬斤。茶的事業在北埔今非昔比,種茶兼製茶者剩不到二十家,北埔夏茶(澎風茶)年產量剩不到450台斤。


 


同學問我:北埔膨風茶的未來在哪裡?我回答:澎風茶沒有未來,只有當下。


   


剛到茶書院學茶,老師給我一門功課(把自己家鄉的膨風茶研究清楚),這門功課到2011正式進入第八年。


   


    七年前帶著茶販子的樣貌,頭一回走進姜禮杞接手父親經營的仁富茶行,迎面而來聽到的第一句話:你們這些茶攪和的,買茶不用來我這裡,去峨眉比較快,峨眉茶又多,又便宜。我狡猾的回應:我是來作訪談的,姜禮杞回我:訪問我不準確,我一年作沒三斤茶,有什麼好問的。這還是頭一回體會到,拿錢跟人家買茶人家不賣你,拿熱情邀請人家作訪談人家不賞臉。歷經半年周旋終有機會與禮杞師一同上茶山欣賞姜氏茶園,得知禮杞師的茶園有二處,老茶園在下大湖樟樹崎的相思樹林,老茶園是禮杞師曾祖父姜阿妹繼承給祖父姜石送,再繼承給父親姜添振,目前經由父親遺贈給禮杞師面積大約三分多,姜父生前除了耕作此茶園之外,種植數甲柑橘果園,長年獨自照顧果園,過度接觸化學肥藥終究健康難保。


   


    民國91年禮杞師將家父繼承下來的柑園果樹,全數砍除更新,改種台灣原生種的肖楠樹,並發願往後所種植的作物,不再使用化學肥藥,希望能夠給予長久受毒物侵蝕汙染的生態土地,有靜養修復的機能,


     民國92年初禮杞師又將新園仔的柿子果園,改種青心大冇茶樹,96年種植四年的新園仔夏茶首採,三分地總收成二斤半,97年種植第五年的新茶樹,因該算是成茶了,結果今年夏茶只收成五台斤。


    假日與新園仔同期間種茶樹的茶友,一同上山賞茶樹,茶友看了我們的茶樹後。以指導者的語氣教導我們:我們不是同時節種的茶嗎?我的茶樹已經茂密成行了,什麼你的茶樹還停留在盆栽的階段,茶友同時向我們炫耀今年他的夏茶收成已經有25斤的成果,下山前茶友不斷提醒我們:耕種不要太執著,不管任何作物只要水給的多,肥下的重,藥用的勤保證植物長得又快又好。禮杞師終於聽不下去回嗆茶友:你這個沒常識的人,種茶只為求數量不要求品質,即使告訴你,我種茶作茶強調的是成品的潔淨度,你也未必聽得懂。


 


 


 


當所有的茶農,還在為参加茶葉比賽的結果議論紛紛時,我們早已落實,種茶或製茶均以潔淨為指標。


   


    上門買茶的友人問我們:你們的茶是有機栽種的呢?還是生態管理的?這兩句主流的廣告語詞聽多了,感覺很油很不環保,非常俗氣並且過度商業化。索性回答:二者都不是,我們的茶園是天然耕作的,茶山除了採茶,除草之外盡量不上茶山,目的是要讓茶園能夠維持原有的自然生息。茶友追問:這樣的天然耕作會有產量嗎?禮杞師回答:天然耕作是一種對環境理想的選擇,跟產量沒有關係,選擇天然耕作前對茶園必須先要有無所求的概念,才有可能天然耕作下來,例如民國95年三分多的老茶園,被芒椿橡害蟲啃食後,我們請十個採茶人上山採夏茶,還不到中午就採完,當年夏茶收成只有二斤半。當然也有好收成的時候,今年民國100年老茶園加上新園仔總共六分多地,採收三次總共收成十九斤,細茶十二斤参加比賽得(頭五)獎,一斤售價60000元,茶還沒有領回就被訂光,粗茶七斤每斤32000元,比賽前夕早已賣完。


   


   茶友見我們今年大收成,特別找我們喝茶請益,他說今年夏茶生長太好,收成4230斤粗茶每斤賣3600元,12斤細茶一斤也只能賣到6000元,茶友向我們抱怨二天作42斤成茶,差一點被茶操死。茶友種茶作茶採用的是經濟耕作法,跟我們的天然耕作法大不相同,所以茶的收成多我們一倍以上,經濟的收入不及我們三分之一。雖然今年茶的收成是特例,確有值得茶友參考的價值。


   


    遵循天然耕作已經有九年時間的禮杞師認為,既然是天然耕作,利弊得失之間大自然自有彌補的定律,無須為當季的產量多寡起煩惱。


   


    紀錄茶家禮杞師已經六年了,除了影像文字記錄,收藏禮杞師的好茶之外,可以喝到許多不同季節特殊的態極(生態極致潔淨之茶),生活在北埔茶莊真的很幸福,然而面對這片熟悉的土地與人文,我並沒有用太多的情感在裡面,赫然發現習茶數年下來,對茶的虧欠感油然而生。


   


    如老師所說:種茶,製茶如果只是不噴農藥,不施肥料就算大功告成,就這樣看生態茶其實太膚淺了。


   


    我自己認為:不管是有機栽種,生態管理亦或是潔淨天然,只要使用過這塊土地的人,都必須要俱備一份,對大地奉獻回饋的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井水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